2017年10月22日08:59 來源:光明日報
中共十九大成為美國媒體、智庫學者以及在美華人華僑當下討論的“熱詞”。的確,中共十九大不僅對中國是大事,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就此本報記者專訪了美國丹佛大學美中合作中心主任、《當代中國》主編趙穗生教授。
中國五年來成就斐然
作為研究國際問題的知名學者,趙穗生近年來頻繁往返中美兩國從事學術交流。在他看來,中國經濟在過去的五年中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逐漸轉入中速增長。近幾年中國經濟始終保持6%~7%的增速,實現了穩定增長的目標。中國政府針對具體經濟問題採取了行之有效的調整措施,包括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過去以投資和出口帶動轉向以內需帶動經濟增長,保持了經濟相對平衡的發展。與此同時,中國積極創造經濟發展新的“信心源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趙穗生認為,中共自十八大以來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在反腐方面。通過反腐提高了黨的純潔性,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在社會發展方面,對扶貧工作和環境治理下了很大的決心,投入巨大的精力,重視程度前所未有。這些都是中共在過去五年執政中取得的突出成績。
趙穗生說,中國這五年發展的一條重要主線就是中國夢。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這個強起來跟中國夢密切相關。中國要強起來,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一個在世界上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人民不僅自己要富起來、站起來,而且要為世界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趙穗生認為,中國經濟保持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作出的貢獻,此外,中國在發展起來后還開始利用自身的能力積極為世界發展作貢獻。在促進世界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不斷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包括引領世界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對現有國際秩序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並提出制度性的倡議,包括“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
趙穗生表示,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發展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不僅通過發展自身經濟為世界作貢獻,而且為第三世界包括亞太地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