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方土石高聳起巍峨的珠穆朗瑪,千萬條溪流匯成了壯闊的雅魯藏布。西藏300多萬各族兒女的團結奮進,成就了雪域高原輝煌燦爛的今天!
在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上,中央代表團帶來了由習近平總書記題詞“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賀匾。
堅定有力的12個字,傳遍了雪山草原、城市農庄,既是祝福,更是期望。民族團結是西藏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基石,是雪域高原300多萬各族兒女的生命線。沐浴著黨的民族政策,西藏各族人民珍視幸福生活,維護祖國統一,演繹著一個個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礡力量。
“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大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代代相傳
初秋的拉薩,寒意漸起。晚上9點,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在拉薩河南岸的慈覺林西藏文化旅游創意園區上演:身著唐裝的文成公主離開繁花似錦的長安,翻雪山,跨激流,風塵仆仆來到雪域高原拉薩,開啟了唐朝與吐蕃王朝聯姻、結盟,藏漢血脈親情的紀元。
歷史是通往未來的鑰匙。一段跨越1300年時空的歷史,至今仍能給人以感動和震撼,隻因道出了一個朴素的道理: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加強民族團結始終是關系祖國統一和邊疆穩固的大事,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石。
今天,這段民族團結的佳話,作為藏漢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已融入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當中。在新的時代,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譜寫出一曲曲民族團結、血濃於水的贊歌。
地處藏北草原深處的雙湖縣雅曲鄉四村,海拔5200米。這裡一年四季風霜雨雪,高寒缺氧,來自建設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的首批駐村工作隊隊長劉國寶經常頭疼欲裂,嘴唇發紫,每天都要吃一大把藥。
駐村期間,工作隊盡力幫助藏族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申報73公裡公路改擴建項目,出資30萬元修建糧食、燃料儲備倉庫,為42戶牧民發放太陽能蓄電板,為人醫獸醫配備摩托車,為野生動物保護員配備照相機,向鄉小學捐贈書包及文具,為特困戶購買藏式床、卡墊、茶幾等日常用品﹔牧區出現雪災,他們車拉、人背,把燃料、食品送到群眾手中……
漢族干部的努力,牧民群眾牢記在心。“作為漢族干部,他們在這裡生活很不容易。我們隻能拿點酥油茶、牛糞給他們,他們還要給錢,讓我們很不好意思。”村委會主任卓達說。
2011年10月以來,西藏累計派出4批8萬多名干部進駐5464個村(居),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面對面拉家常、聽意見,手把手算細賬、謀致富,心貼心辦實事、解難事,與基層群眾建立了深情厚誼,夯實了民族團結的群眾基礎。
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
西藏現有317萬人口,有藏、回、門巴、珞巴等40多個民族,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佔95.74%。“西藏的任何事情都關系民族工作,西藏的所有工作都要考慮民族團結。”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民族團結納入改革發展穩定全局:
——出台《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構建民族工作機制。
——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依托各種載體,推進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進寺廟。
——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示范點、示范校園創建活動,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評選活動,形成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范、人人為民族團結作貢獻的良好風尚。2012年以來,全區共表彰民族團結模范集體3005個、先進個人4218人。
——召開來自藏漢、回藏、苗漢、蒙藏、回漢等不同民族通婚家庭代表座談會,倡導在全社會形成鼓勵、支持不同民族間通婚的濃厚氛圍,推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涓滴意念匯成滔滔江河。
經歷過風雨的考驗,凝聚起團結的力量,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在黨的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形成愛護民族團結、爭做民族團結模范的濃厚氛圍。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各族群眾深深感受到:“民族團結猶如茶和鹽巴,各族人民相親相愛,我們感到生活很祥和、幸福!”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