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七一社區        注冊

向青年人傳播革命思想,積極開展革命活動,被叛徒出賣壯烈犧牲

官天民:上刀山下火海也絕不泄密

2016年06月26日15:27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官天民:上刀山下火海也絕不泄密

  官天民烈士雕像。 記者 李幸璜 攝

  位於萬寧市后安鎮的官天民故居。 記者 李幸璜 攝

  核心提示

  陽光靜靜照耀,大樹投下濃蔭,村民在樹底下閑聊。萬寧市后安鎮后安村,一派寧靜祥和。小巷中的革命烈士官天民故居陳列館,不時有人前來參觀。

  1929年,年僅24歲的瓊崖特委書記官天民為革命付出生命。盡管已經找不到官天民的同輩人,但這裡的群眾還是在口耳相傳中熟知他的事跡。“他多年輕啊。在敵人包圍時,他是有機會跑的,但為了嚴守黨的秘密,耽誤了逃跑時間。”村民官國義老人說,這是與官天民同輩的祖父曾告訴他的。

  追求進步

  帶領青年鬧革命

  在官天民陳列館,可以看到其在后安村生活時家庭的陳設,保存著其父親為他人看病配藥用的切藥刀和搗藥罐,還有簡單的桌椅擺設。

  1905年,官天民出生在后安墟。父親是教師兼中醫,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

  離后安村不遠的后安小學,如今樹有官天民的雕像,他曾在這裡留下求學和斗爭的足跡。在13歲時,他便進入這所當時叫軍坡場小學的學校就讀。1921年,又在親戚的支持下到瓊海省立十三中讀書。“他很聰明,考試時經常15分鐘就交卷,后來連老師都說教不了他了,就讓他提前中學畢業了。”官國義說。

  官天民在軍坡場小學讀書期間,“五四”運動風起雲涌,遠在瓊崖的學生紛紛行動起來游行示威,進行聲援。年少的官天民組織軍坡場小學50多名學生上街游行,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響亮口號,同時號召后安群眾抵制日貨。

  在省立十三中讀書期間,他和萬寧縣同鄉同學謝育才、陳克邱等成立“青年同鄉會”創辦刊物,宣傳革命。同時,還結識了楊善集、王文明等革命青年。

  中學畢業后官天民回到母校軍場坡小學任教,加入了共青團組織,隨后轉為黨員。他在后安、和樂一帶宣傳革命,組織農民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在農村舉辦平民學校識字班,當義務教員教群眾學文化。后來,他的學生文德才、何文漢等都參加了農民運動。

  在宣傳革命的道路上,年輕的官天民勇往直前。“除了在學校向青年人傳播革命思想,官天民還常常在本地《瓊聲》、《新瓊崖評論》等革命刊物上發表文章,表達自己的觀點。”萬寧市黨史辦黨史股股長許甜說。

  堅定信心

  組織暴動撫民心

  1927年,隨著萬寧縣基層黨組織不斷壯大和發展,於年初成立的和后黨支部(和樂和后安)分設和樂、市東、市西3個分部,官天民任市東(后安)黨支部書記。他在龍田、北坑等村庄發動群眾成立農民協會,帶領會員開展減租減息、廢除苛捐雜稅等革命行動,掀起轟轟烈烈的革命高潮。他曾組織后安地區農民協會會員和革命群眾舉行暴動,斗倒馮村地主陳才釗,燒毀契約,分田分地,實現“耕者有其田”。

  1928年初,官天民任共青團萬寧縣委書記。他與魏宗周、郭仁標、文德才等人一起深入全縣各地發動青年參加共青團組織,開展革命活動。在他的帶領下,全縣普遍建立起區、鄉團支部,團員人數由100人發展到300余人。

  當時面對國民黨制造的白色恐怖,官天民毫無懼色。他動員各區鄉農民協會組織青年成立農民赤衛隊,同地方民團進行斗爭。“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大家可以轉移至農村潛伏下來秘密活動,也可以表面當‘順民’,暗地裡支持革命。”當革命隊伍中部分群眾面對國民黨的圍剿垂頭喪氣、信心動搖之時,在六連嶺上,官天民冷靜地為大家分析革命形勢,堅定大家的革命信心。

  許甜介紹,因在革命上的突出表現,官天民於1928年8月被選為共青團廣東省委委員、共青團瓊崖特委書記。擔任書記后,官天民也經常在萬寧一帶活動。他善於分析復雜的斗爭環境,結合實際採取靈活的斗爭策略。當時,瓊崖各地的革命都陷入低潮,官天民組織武裝找准時機攻擊頑敵,制造“紅色恐怖”。

  臨危受命

  一腔赤誠洒熱血

  1929年5月,海口市工委書記嚴鴻蛟的背叛使得瓊崖特委機關所在地暴露,許多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