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紀念鄧小平逝世二十周年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由來

龔育之

2017年01月19日13:28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十五大報告對20世紀中國歷史作了一個概括:“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這無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概括。

  鄧小平是領導第三次歷史性巨變的中國共產黨人的代表。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糾正毛澤東晚年錯誤同繼承毛澤東思想科學原理統一起來,總結建國以來的經驗和教訓,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和新的世界局勢,形成了新的理論——鄧小平理論,開辟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

  對於鄧小平的歷史地位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意義的認識,是隨著新時期歷史發展而在全黨逐漸提高的。

  黨的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中心口號﹔十二大報告把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的偉大歷史轉變同遵義會議為標志的偉大歷史轉變相比擬,並且提出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新的偉大實踐中,積累新的經驗,創造新的理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推向前進”。什麼樣的新的理論?自然就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主題的新的理論。

  黨的十三大,論述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實踐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二次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強調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的形成和發展中鄧小平“作出了重大貢獻”,並且確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