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北京景山后街,米糧庫胡同深處,一座青磚灰瓦、滿庭翠色的院落裡,細雨散去夏日的溽熱,無聲地輕撫著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株草。記者來到小平生活了20年的家中,聽鄧家三姐妹講述她們心中可愛的“老爺子”——鄧小平。採訪結束前,記者問:小平同志為什麼那麼喜愛孩子,喜歡花草樹木,注重年輕人?略作沉吟,三姐妹幾乎異口同聲:他的心非常年輕,他的思想非常年輕。他喜歡花朵,珍重生命,充滿希望……
雪鬆、海棠、藤蘿、玉蘭、翠竹、櫻桃、牡丹、核桃、月季、芍藥、石榴……滿眼的樹和草,花與果,院子不大,也全無精雕細琢的痕跡,卻是那樣生機蓬勃。
這就是小平的家了!度過了整整20個春秋的家!這就是關系著中國命運的若干重大決策醞釀成熟的地方!
“人家種庄稼的時候,他就要在家裡種花種草,要不為什麼說我們老人家特別呢”
1977年,搬進這座院子時,小平73歲。
“他不是認定一樣東西就不變的人,我覺得他這人就是喜歡豐富多彩。”門廊下,鄧榕回憶“老爺子”的話,好像是在說這滿園的風景。
被全家人親昵地稱呼為“老爺子”的鄧小平,在人們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