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分享

中國經濟微觀細胞活力迸發

記者  王俊嶺

2017年09月26日07: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中國街頭擺放整齊的ofo共享單車。這種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為中國微觀創業創新活力的符號之一。
  (資料圖片)

圖為中央企業雙創工作成就展上,工作人員正在向參觀者介紹世界首台百千萬瓦超越臨界二次再熱發電機組的工作原理。
  胡慶明攝(人民視覺)

圖為申通快遞與浙江立鏢機器人公司合作研發的快遞分揀機器人。
  (資料圖片)

近年來,河北省秦皇島市積極為創業創新者營造適宜環境,其中一項是將農村舊宅改造為藝術村落。圖為畢業於燕山大學的兩位學生在商討加工他們的藝術作品。
  本報記者 陳 斌攝

如今,科技創新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帶來了更多便利。圖為江西省會昌縣農技員正在用植保無人機進行農藥噴洒作業。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對中國經濟而言,過去的5年是結構優化、轉型升級、去舊育新的5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宏觀經濟在中高速的合理區間內持續運行,增長、就業、收入、投資、消費、外貿等諸多指標均實現了穩中向好。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日漸濃厚,企業主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動力增強,個體戶、村集體、小微企業、科研人員等各類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力競相迸發,從而為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增長構筑了堅實的微觀基礎。

1簡政放權鬆綁“雙創”

如果將整個經濟比作一個人,那麼個人、集體、企業等各類微觀經濟主體就是一個個細胞。這些微觀經濟細胞健康與否、活力旺不旺盛,關乎著整個經濟肌體能否順利轉型升級、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男採桑,女養蠶,三十天,見現錢”——雲南省祥雲縣是該省10個蠶桑核心基地縣之一,種桑養蠶是不少當地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祥雲縣的蠶農們卻曾因“鮮繭收購資格認定”而遭遇有蠶繭卻賣不上價的尷尬。2016年4月,商務部下發《關於做好取消鮮繭收購資格認定后續工作的通知》,全面放開全國蠶繭收購,使以往鮮繭市場封鎖得以打破,外地企業可以到鮮繭產地進行收購。2016年,祥雲縣等地的鮮繭收購平均價格,從資格認定取消前的每公斤35.69元增加到43.15元。如此一來,農民參與養蠶業創業創新的意願大幅增強,市場活力得以進一步激發。

無獨有偶,從政府簡政放權的自我改革中獲得更多創業創新機遇的,還有專門從事飛機整機進境維修業務的廣州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據了解,該行業企業盈利能力與飛機維修進境流程的簡化與通關成本密切相關。在過去,企業辦理飛機進境維修擔保手續需要經過三級審批,花費大量精力﹔如今,審批流程簡化了,企業當天交上擔保資料,第二天就能完成審批。這種改變,讓企業可以將更多精力集中在公司主業的創新與拓展方面,從而做強業績。

政府職能加速轉變,微觀活力不斷提升。最近幾年,國務院部門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比例超過40%﹔中央層面核准的投資項目數量累計減少90%﹔外商投資項目95%以上已由核准改為備案管理﹔工商登記由“先証后照”改為“先照后証”﹔中央和省級政府取消、停征和減免收費1100多項﹔2013—2016年累計為企業減輕負擔2萬多億元,2017年還將再減輕企業負擔1萬億元……

與此同時,地方層面的簡政放權亦扎實開展。例如,不久前甘肅省政府就進一步明確了“放管服”改革中各項重點任務的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其中,2017年9月底前要推行清單化、動態管理,實現“多証合一”“一照一碼”﹔10月底前建立並聯審批工作機制和操作流程,實現投資項目線上審批“一次登錄、全網通辦、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