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9月11日清晨,16歲的鄧小平和同學們從上海黃浦碼頭出發,乘坐郵船“盎特萊蓬”號奔向法國。“盎特萊蓬”號是法國往來於歐洲、亞洲和美洲的一艘萬噸級巨型郵船。赴法勤工儉學學生乘坐的四等艙,實際上是半明半暗的最底層的貨艙,裡面還堆放著各種貨物。近百號人擠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裡,呼吸著污濁的空氣,忍受著蚊虫的叮咬,日子並不好過。
9月14日,郵船經香港停留一日。鄧小平雖然看到香港“樹木陰翳,商旅雲集,街市寬闊,房屋整齊”,但一想到香港處在英國殖民統治下,仍不免生出屈辱感。9月18日,郵船經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停留三日。鄧小平等上岸參觀。當局規定,中國人上岸必須經過道道關口的檢查,還要到警署注冊登記。9月24日,郵船到達新加坡,停留一日。鄧小平上岸參觀。他目睹了貧富差距,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
9月底,郵船經過印度洋時,經歷了三天的風暴。當時風暴裹挾著海水,掀起山峰般的巨浪。四萬噸的郵船在這樣的風暴中猶如一葉扁舟,被反復掀上浪尖,又打下谷底。鄧小平和同學們“不但一點東西也吃不進,就連膽汁都要吐出來了”。10月初,郵船行經阿拉伯海。由於此海域有許多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留下的危險物,為防不測,鄧小平和同學們一起在船上進行救生練習。
10月19日,郵船抵達法國馬賽港。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