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3日09:34 來源:光明日報
【致敬共和國勛章 國家榮譽稱號人物】
“雖然我頭發白了,崗位退了,但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沒有改,寧肯把心血熬干,讓油田穩產再高產的誓言沒有變。”9月26日,在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慶祝大會上,王啟民受邀發言,鏗鏘有力的話語,贏得雷鳴般的掌聲。而這一天也恰好是王啟民83歲生日。
做實驗、指導科研人員……在大慶油田公司辦公樓的16層,王啟民還是每天到辦公室。用王老的話說,這一輩子與油田結緣,已經分不開了。
1961年,23歲的王啟民從北京石油學院畢業來到大慶。此后,油田技術開發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有他瘦弱而剛毅的身影。
油田開發初期,國內沒有大慶這種大型陸相砂岩油田開發的經驗。當時,外國專家斷言,中國靠自己的力量開發不了這麼復雜的油田。王啟民不信邪,寫了一副大紅對聯貼在門上:“莫看毛頭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橫批“闖將在此”。“我故意把‘闖’字中的‘馬’寫得很大,出了‘門框’。心裡想著要靠自己的力量,闖出油田開發之路,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多年后,王啟民仍然記憶猶新。
闖出去,這是一個艱難的承諾。20世紀60年代,“溫和注水”是國內外油田普遍採用的開採方式,但大慶油田注水僅3年,採收率就下降到5%,油田被“水淹”了一半。王啟民受命查找原因。根據大慶油田地下油層厚薄不勻的特點,他提出一個大膽的構想:採取“高效注水開採方法”——這是對“溫和注水”理論的顛覆。王啟民在一口已經廢棄的油井上反復試驗,終於,這口井日產量迅速回升。此后,應用“高效注水開採方法”使一批油井成為百噸高產井。
為了給油田全面提高採油速度提供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