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09:54 來源:重慶晚報
▲毛相林對下庄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下庄公路雞冠梁處,毛相林指著牆上的樹樁說,這是當年修公路用來挂東西的。
▲下庄村巨大的天坑底部,四周如桶的絕壁上蜿蜒盤旋著毛相林帶領村民修的公路。
▲下庄村唯一保存下來有上百年歷史的建筑
“你們不怕死嗎?”
“死,誰不怕。為了子子孫孫有福享,為了他們有條路可以走出去,就是死了也值。”
那莽莽高山燃燒了大家都不會知道,高山下的村民,他們的心在燃燒的時候又有誰知道呢?
1去往下庄
他們住在井裡,四百多人。
井不是他們挖的,是大自然造的——連綿大山圍攏而成。相比又高又陡的大山,人像隻螞蟻,房屋像點綴在山中的一朵花(據稱,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直徑1.3公裡,井口直徑不到10公裡)。
准確地說,他們住在一座山的“小腿”位置。站在屋前,四周山峰赫然聳立,石壁光禿禿的,一根草也沒有。
這是巫山下庄。它位於小三峽的源頭深處。山腳清澈的溪水從兩山間的一條窄縫潺潺流出,河床裡滿是鵝卵石和怪異的巨石,堅硬無比。下庄的美是硬的,硬得純粹,硬得滾燙,硬得像要燃燒起來。
一個夜晚燃燒起來,20年前的那個夜晚,如此滾燙的心,“老覺得像是昨天的事。”毛相林說。
那個夜晚自激情燃燒以后,被人們無數次講起:有人把它寫成劇本,有人寫進書裡,有人作以雕塑,有人巡展於城市,去年毛相林站在台上多次演講,更有眾多媒體連篇累牘報道。毛相林一直是故事的主角,已是新聞常客,被稱為“當代愚公”,影響了很多人。
20年來的近百篇新聞報道,概括起來,主要關注毛相林與“三條路”:一是他帶領村民七年拼搏,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連通外界的公路﹔二是他帶領大家蹚出“脫貧路”﹔三是他為下庄鋪就“小康路”。
毛相林是大山中的一位普通農民,但他的意志和內心並不普通。不少媒體把他視為“下庄精神”(或“愚公精神”)的集中代表。這些說法高度凝練,讓我難以感受那精神的肌膚,感觸不到熊熊燃燒時的溫度。我想弄明白,是什麼東西點燃那個夜晚。
當前,正值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時,鄉村發展蓬蓬勃勃。下庄早在5年前已整村脫貧,現在又如何?我想搞清楚,在奔小康的路上,下庄人是否還有那滾燙的心。我來到下庄,認識這個堅硬的世界,感受一個特別的心靈。
2下庄,雲之下
“看,那就是下庄,”站在大山肩膀的位置,帶路的指著山下遠處說。
“除了一團雲,什麼也看不見。”
白雲下的人家,從上到下,一排排,一層層,錯落有致,整整潔潔。蜿蜒的水泥公路直通家家戶戶院壩,為這塊隔絕的天地增添了新的想象。當你凝視它的時候,總覺得它長滿神奇。
五月中旬的下庄,麥子還未收完,村民房屋前后金黃的麥子和綠油油的果蔬相映成畫。
村主任毛相林的家在上排,站在二樓可以更好俯瞰下庄村。院壩前種了好些花,玫瑰開得熱烈,月季,艷麗著呢。
很多人叫他“毛矮子”。今年62歲的他皮膚黃黑,滿臉滄桑,總是帶著憨厚的笑容。他是一個有膽識的人,有人認為他心善,無私心﹔有人說他講原則,有擔當﹔有人提到他特別執著,倔,干件事情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還有人說他精神世界純得無雜質,純得沒有動搖改變。
方四才特別強調這點。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在一群人圍坐一圈談論下庄當前情況的時候,方四才一提到毛相林,眼睛瞬間濕了,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這位五旬漢子曾和毛相林一起奮斗過。毛相林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山的純朴,大山的仁義,大山的力量。
一個人有那麼多追求,濃縮起來其實就一點:努力過上幸福生活。毛相林不同的是,他要讓大家都過上幸福生活。這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毛相林的想法,他決定要把下庄變成幸福美麗新天地。
“為什麼?”
“疫情初期一些外出打工的回來了,沒想到疫情緩解后,不少人不願走了,他們覺得下庄越來越好,想留在下庄干。”
他們這一“留”,讓毛相林既高興也倍感壓力。過去下庄人最大的夢想是走出去,如今從“想出去”到“想回來”,下庄將面臨一次更深遠的改變。
毛相林重新謀劃下庄的發展。他准備啟動一個“鮮花工程”——家家戶戶屋前和道路兩邊栽滿花﹔他計劃給房屋上色,“已和上級申請了,爭取明年村裡統一刷上赭黃色”﹔他思量打造“下庄古道”“桃花源”等景點,吸引更多游客。談起下庄的未來,毛相林兩眼閃著光,語氣驟然一變,他好像又回到了20年前,又看到那個燃燒的夜晚。
5月13日晚,下庄召開村民院壩會。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提意見講看法。毛相林邊聽邊記。一村民因為修旅游項目要佔自家的地,很不滿。“以前修路有多苦,大家都忘了嗎?當初修路為了什麼?現在又為了什麼?那個時候大家不怕死,怎麼到了現在,因為自己的一點利益受損,就不考慮發展了呢?!”毛相林的一席話,讓這位村民沉默了。
院壩會結束時,已接近晚上11點。毛相林連夜整理工作筆記,他計劃在2023年帶領全村人奔更高水平的小康:人均年收入達到2.5萬元(全村目前大概隻有20%達到這個水平)。“要想按期實現這個計劃,必須把每一位村民發動起來。”毛相林說,要讓下庄人的心都燃燒起來,像20多年前那樣,哪怕可能犧牲也一定要把路修通。
28歲的小伙共產黨員毛連長站在下庄村自家土坯房前向記者介紹,他曾經在部隊服役8年,下庄通公路后適合發展鄉村旅游,他決定返鄉創業,現正著手聯合家旁邊的幾家也是土坯房的鄰居一起發展民宿。
▲竹賢鄉小學下庄教學點老師張澤燕在這裡教書41年了
▲下庄村村民土坯房已改造成民宿
▲下庄村民宿四周是小麥和柑橘
3燃燒的下庄與天路
“過去沒有這條公路,你們怎麼走出去?”
“隻能爬出去。”
毛相林家背后隱藏著一條古道,道路陡峭,108個“之字拐”。據說健碩的下庄人空手爬上去也得幾個小時,去趟巫山縣城,一來一回至少四天。側邊山上是另一條古道,那更陡更險了。毛相林的母親從這條路嫁到下庄。她說:自走了那一次,這輩子再不敢走第二次,好幾個地方是陡壁懸崖,必須有人用繩子把你拉上去。據統計,先后有23人在懸崖上摔死,75人摔傷、殘疾。“山裡的水果成熟了卻運不出去,隻能爛在地裡﹔大量的藥材無法銷售出去,隻能當柴火燒了﹔成群的豬羊趕不出山,生了急病的村民抬到半路就咽了氣﹔山外的姑娘打死也不往山裡嫁,男人們隻能打光棍……”毛相林說,許多人從生到死都沒能走出大山一步。
下庄人渴望走出來,不是爬出去。誰去修條路呀?
毛相林站了出來。200多年前,他的祖先帶著家人走進來,而今他要帶領大家走出去。
一出巫山縣城,汽車迅速扎進群山腹地。過了巫山竹賢鄉場鎮,半小時車程來到下庄村與雙河村的交界處。此地海拔近1200米,兩座山肩擠肩,中間僅三尺寬窄縫,頭上千仞絕壁,腳下萬丈深淵,沒路,因為無一處立腳,無一寸土。
那就向石壁要路。毛相林帶領下庄人用雙手在石壁中刨出一條公路。一個難以想象的奇跡。人們把這條路稱為“天路”。
重慶直轄那一年,毛相林接任下庄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下庄的閉塞和貧困,成了壓在他心口的一塊大石頭。他說起:“下庄這個樣子,我這個村支書啷個向村民交待?啷個向黨組織交待?當時,我心裡就起了修村公路的打算。”
村民有的懷疑、有的擔心,有的說瘋了。毛相林一個個說服動員,“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如能前進一丈,絕不后退一尺。我們修不完還有兒子,兒子修不完還有孫子,總有能修完的一天。”
他們沒有任何機械設備,連一台鑽機也沒有,隻有繩子、籮筐、鋼钎、大錘和一雙手。
沒有錢,沒有物資,唯有一顆顆燃燒的心。毛相林帶頭拿出母親的700塊養老錢,作為第一筆修路資金,村民們自發東湊西湊,籌集了近4000塊,毛相林又以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了1萬多元。
他們腰系長繩,站在籮筐裡,吊在幾百米高的懸崖上打炮眼﹔沒得挖機,就在懸崖峭壁上先放一炮,炸個立足之地,然后再用鋼钎和大錘鑿,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蕩,壁上爬,用鋼钎撬,用雷管炸,用兩腳蹬,在半山腰炸開一處處缺口,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1997年農歷冬月十二,毛相林帶領村民在“魚兒溪”炸響了第一個向封閉與貧困宣戰的開山炮。從魚兒溪到下庄8公裡,如今僅幾分鐘車程,過去翻山越嶺,要走大半天。
1999年8月,26歲的沈慶富修路時被峭壁上落下來的一塊大石頭砸中頭部,掉下懸崖。村民們把他拉上來的時候,他早已僵硬冰冷,全村人都哭了。50多天后,9月29日,悲劇再次發生。36歲的黃會元在用鋼钎撬動被放炮炸鬆的岩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