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分享

2023年中策劃·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奮力耕耘正當時 習近平指引鄉村振興闊步前行

梁秋坪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鄉村振興大棋局中如何精准落子?

全局上謀勢,關鍵處落子。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頻頻深入地方考察調研,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思,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倉廩實 天下安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小小的種子,連著“國之大者”,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

“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廣東考察首站,來到位於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這個基地集水產飼料、種苗、養殖為一體,承擔著漁業良種培育攻關等任務。

時隔3個多月,7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農業大省四川考察時將目光投向了農作物種子。他指出,要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強良種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從漁業種子到農作物種子,傳遞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種業振興的殷殷關切。近年來,我國瞄准育種創新攻關、種質資源普查、種業企業扶優等領域有序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海洋漁業資源庫建成運行,畜禽種質資源庫開工建設……種業振興,正在路上!

一壟一畝,承載民生。

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舊城鎮仙庄片區旱鹼地麥田考察。望著廣袤的田野,他思慮深遠:“全國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適宜種植糧食的5億畝,如果能開發利用,對於擴大我國耕地面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6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察看土壤、種子樣品等展示。他走進田間,仔細察看小麥、辣椒長勢,向現場農技人員詢問高標准農田建設情況。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從鹽鹼地開發到高標准農田建設,我國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向土地要潛力、向科技要效益,糧食安全根基不斷夯實。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2023年將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

中國田裡中國種,中國碗裡中國糧!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613萬噸(2923億斤),夏糧實現了豐收。夏糧顆粒歸倉,新一季秋糧壓茬推進。放眼沃野田疇,新的豐收正在孕育。

產業旺 鄉村興

廣東茂名,一顆荔枝,引領振興。

“希望鄉親們的生活越過越興旺,像荔枝一樣紅紅火火!”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考察調研,看到鄉親們通過發展荔枝等特色種植業過上了殷實的生活,他感到很欣慰。

柏橋村地處荔枝種植黃金地帶,有著2000多年的荔枝種植歷史。目前,村裡荔枝種植面積達6800畝,佔到村子耕種面積的87%以上。近年來,柏橋村因地制宜發展合作社,打通荔枝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鮮果加工、電商帶貨、鄉村旅游等各類產業蓬勃發展。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約5.1萬元。

柏橋村是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的第一個村。在這“荔枝之鄉”,他指出:“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

“重中之重”,可見分量。

延安蘋果、大同黃花、蘭州百合、丹東草莓……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聚力產業振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一大批特色農產品享譽全國。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建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0個農業產業強鎮。

一業帶百業,百業促全局。

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諄諄囑托,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