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紅
2025年06月03日08:40 來源:學習時報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內,珍藏著一塊已經褪色的梯形紅布,紅布中間繁體的“奮斗”兩字,依舊清晰可見,這就是江西紅土地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半面紅旗。半面紅旗其質地為布料,長約70厘米,寬約40厘米。這半面紅旗,見証了南方游擊戰爭的一段悲壯史詩。
1934年10月,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領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部隊被迫進行長征。代理江西省委書記的曾山奉命留守江西蘇區,開展游擊戰爭,配合主力紅軍轉移。國民黨在中央蘇區“剿共”的50萬軍隊,除兩個縱隊尾追中央紅軍外,其余都還在蘇區周圍,從北、東、西三面向蘇區中心區域推進。
10月14日,國民黨軍北路軍佔領興國﹔10月26日,又佔寧都﹔11月10日,紅都瑞金陷落﹔11月17日,佔於都﹔11月23日,又佔會昌。至此,中央蘇區全部縣城和交通要道被國民黨軍佔領。接著,國民黨軍又從北到南,從東到西設置了四道縱橫交錯的碉堡封鎖線,把紅軍游擊隊團團圍住,並設立“綏靖區”,組織分塊“清剿”。斗爭的環境越來越惡劣,中央蘇區逐漸被蠶食。在戰斗中,紅軍指戰員傷亡慘重,面臨彈盡糧絕的局面。
1935年1月上旬,國民黨北路軍進一步加緊對博生(寧都)縣、勝利縣進行“清剿”,用4個師的兵力將江西省委和省直機關部隊包圍在寧都小布地區。在強敵4個師的嚴密包圍封鎖下,紅軍游擊隊處境十分危險。曾山認為部隊隻有突出重圍,才有活路,且事不宜遲,越快越好。他和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