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雲南實施行動計劃,吸引退休醫療衛生人才發揮余熱

重返醫療一線 貢獻銀發力量(民生一線·高能量老年人)

本報記者??葉傳增

2025年07月01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老年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保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

銀齡醫生下沉基層補短板﹔銀發教師走上新的講台﹔退休法官當上社區調解員……本版今起推出“民生一線·高能量老年人”系列報道,展現各領域的高能量老年人利用所學所長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動人故事。

——編  者  

“不用去外地求醫,家門口就有‘名醫’坐診!”3歲的女兒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婦幼保健院治愈淚道阻塞,市民邱紅高興地說。

邱紅點贊的“名醫”,是雲南省婦幼保健院原眼科主任張焰。去年9月,退休后的張焰受聘為文山市婦幼保健院的“銀齡醫師”,幫助當地彌補小兒眼病領域的短板。

從省級醫院退休,到基層醫院發揮余熱。《雲南省“銀齡醫師”行動計劃(試行)》(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去年8月發布,吸引省內外退休的醫療衛生人才繼續在醫療衛生系統發揮作用。截至目前,雲南省累計引進“銀齡醫師”1365名,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提升學科建設水平、促進學術交流、完善人才培育、解決疑難病診治等工作積極貢獻“銀發力量”。

怎樣引進“銀齡醫師”?如何做好服務保障?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探訪。

分層分類引進

人才下沉基層

雲南為何引進“銀齡醫師”?缺少醫療衛生人才,是《行動計劃》實施的主要原因。

“全省醫療人才總量不足,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和基層醫務人員缺口較大。”雲南省衛生健康委人事處副處長楊景直言,退休醫生具有豐富的臨床、教學和管理經驗,鼓勵有意願有能力的“銀齡醫師”再就業,能有效緩解人才短缺問題,同時助力醫療機構提升服務水平。

《行動計劃》發布后,雲南各地陸續行動起來。“銀齡醫師”如何引進?雲南省建立全省“銀齡醫師”招募平台和“銀齡醫師”人才庫,組織各地各單位推薦符合條件的退休專家入庫,及時更新發布崗位需求,並鼓勵各地創新方式方法,推出“退休返鄉”“旅居康養”等引才模式。

“我的家鄉在江川,退休后有機會回報家鄉,義不容辭。”去年12月,曾任雲南大學附屬醫院心臟中心主任的韓明華教授與玉溪市江川區人民醫院簽訂“銀齡醫師”協議,在該院心血管內科成立“銀齡醫師”診室,每周五坐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行動計劃》緊扣這一要求,鼓勵上級醫院退休醫療人才與下級醫院簽訂“銀齡醫師”協議。

據介紹,根據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和定位,雲南省鼓勵引進不同層次“銀齡醫師”人才。省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鼓勵引進國家級人才和省外省級高層次人才﹔市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鼓勵引進省內外高級職稱以上人才﹔縣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鼓勵引進省內外中級職稱以上人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具有相應資質的人才。

“通過分層分類引進,鼓勵銀發人才資源向基層傾斜。”楊景說。

坐診帶教並舉

提升業務能力

早上8點半,郭春平來到澄江市龍街中心衛生院眼耳鼻喉科,開始了一天的坐診,來看病的多是周邊村子的老年人。患有耳疾的王大娘說:“自打郭醫生來到衛生院,看病不用往市醫院跑,子女也放心!”

“街道老年人多,眼耳鼻喉科常見病就診需求大。我和衛生院簽約后決定全職坐診,盡可能滿足周邊群眾的看病需求。”郭春平曾是澄江市人民醫院五官科主任,看到《行動計劃》出台,主動選擇到龍街中心衛生院工作,繼續服務群眾。

“在郭醫生的帶領下,醫院成立眼耳鼻喉科,還成功申報駕駛員體檢單位,方便附近有需求的群眾體檢。”龍街中心衛生院院長阮衛坤介紹,開科以來,郭春平累計接診患者3700多人次,開展健康咨詢2000余次。

“銀齡醫師”如何實現人盡其才?全職坐診、帶教團隊,開展學科建設、學術交流……楊景表示,根據醫療機構的需求,結合退休醫生實際,“銀齡醫師”的用工形式可以靈活設計,因地制宜發揮效用。

在文山州硯山縣中醫醫院,“銀齡醫師”陳靜將更多時間投入對年輕醫生的培養。“陳老師帶我們查房,指導我們看診不能照抄處方,要結合患者的體質、情緒、生活方式等實際情況調整劑量。”跟著陳靜學習了一段時間,該院年輕醫生馬夢玲受益匪淺。

在陳靜的指導下,醫院婦科團隊培養出中醫婦科骨干醫師2名,業務能力顯著提升。即使不在醫院,她也會通過遠程查房、遠程會診等形式指導科室醫生工作。

“醫院共簽約5名‘銀齡醫師’,都不要求坐班,隻需每年來醫院帶教指導一段時間。”硯山縣中醫醫院院長謝樹碧看重“銀齡醫師”的“傳幫帶”作用,“希望通過‘銀齡醫師’的指導,讓更多年輕醫生快速成長,最終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優化工作環境

做好人才保障

退休后,為何選擇“再上崗”?採訪中,這個問題被多次提及。

“基層有需要,我身體硬朗,還想再為患者做些事。”張焰的回答,也是大多數受訪“銀齡醫師”的心聲。

張焰退休前曾多次到文山州調研,當地小兒眼病高發、兒童及青少年近視防控形勢嚴峻、小兒眼科專業醫生缺乏等問題讓他憂心忡忡。

“退休了時間充裕,可以全身心投入解決這些問題。”簽約“銀齡醫師”后,除了日常坐診,張焰牽頭成立了專家工作站、文山斜視與小兒眼科示范基地、文山州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示范基地,帶領眼科團隊指導當地中小學及托幼機構開展視力篩查工作。

“張醫生的‘二次創業’,填補了文山市小兒眼科及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空白,促進區域眼科醫療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文山州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冉厚雄說。

“銀齡醫師”有情懷,政府部門更要用心用情做好人才保障。為確保“銀齡醫師”能夠安心、舒心地投入工作,雲南省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如提高待遇、優化工作環境、提供必要的職業保障等,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尊重與關懷。

《行動計劃》明確,在待遇保障方面,落實高層次人才生活補助,省級財政按照不高於5萬元/人/年的標准擇優給予工作補助。同時,鼓勵各地各用人單位結合實際制定靈活的“銀齡醫師”薪酬制度。如大理白族自治州對每年累計工作時間超過6個月的“銀齡醫師”,給予用人單位不高於8萬元的工作經費補助,用於發放“銀齡醫師”薪酬待遇和其他相關支出。文山州對入選州委州政府專家顧問團的“銀齡醫師”給予每人每年2萬元的補貼。

結合雲南豐富的旅游資源,《行動計劃》鼓勵各地吸引“銀齡醫師”邊執業、邊養老、邊旅居,以定期體檢、療養和購買保險等方式,保障“銀齡醫師”在工作之余樂享退休生活。

“硯山縣中醫醫院建成了健康生活方式醫學中心,工作之余,還能享受中醫康養,一舉兩得。”陳靜說。

“我們將持續完善制度設計,搭建全方位立體式保障體系,促進各地建立‘銀齡醫師’長效工作機制,充分用好銀發人才資源。”雲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姜旭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1日 14 版)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