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引綽濟遼工程年引調水4.54億立方米,惠及300余萬人

內蒙古最大水利工程全線試通水成功(重大工程一線)

本報記者??王??浩? 張? 棖

2025年07月01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圖為引綽濟遼工程源頭——文得根水利樞紐。

梁 建攝(人民視覺)

6月30日,內蒙古興安盟綽爾河水奔涌前行,跋涉390多公裡后,抵達通遼市莫力廟水庫,引綽濟遼工程全線試通水成功。該工程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國家水網骨干工程,批復總投資311.55億元,也是內蒙古迄今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建成后每年將從嫩江支流綽爾河引調水4.54億立方米,惠及內蒙古興安盟、通遼市沿線300余萬人,有效緩解內蒙古東部西遼河流域嚴重缺水狀況。

西遼河流經內蒙古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以流域內的通遼市為例,作為內蒙古“糧倉”,全市年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6%。隨著用水需求持續剛性增長,西遼河一度斷流,沿岸長期過度依賴地下水,形成大面積地下水漏斗區。

綽爾河多年平均徑流量超20億立方米,該河流經的興安盟,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達315條,被稱為內蒙古東部“水塔”。

上世紀50年代起,有關部門多次開展實地勘察、規劃論証。2012年引綽濟遼工程規劃獲水利部批復,2018年9月主體工程開工……近3萬名建設者不懈奮戰,讓“水塔”解渴“糧倉”的構想成為現實。

“引綽濟遼工程中的輸水工程干線自北向南延伸至通遼市科爾沁區,全長391公裡,源頭為位於綽爾河上的文得根水利樞紐。支線工程全長395公裡,共有9條,分別連接興安盟、通遼市兩地8個旗縣市區、10個工業園區。”內蒙古水發集團引綽濟遼公司總工辦副經理張石磊介紹。

汩汩清水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從褐煤到乙二醇、草酸,在通遼金煤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來自引綽濟遼工程的水經過循環冷卻等環節進入生產車間。公司生產部技術員吳珂珂介紹,保障生產運行和擴大產能都需要穩定安全的水源。企業運用了不少節水技術和工藝,精打細算用好水,不斷延伸精細煤化工產業鏈。

內蒙古堅持以水定產,對火電、選煤等高耗水工業,實施強制性用水定額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項目,不允許批准取水許可申請。

一條引水線,夯實沿線地區的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底座”。

在興安盟扎賚特旗綽勒灌區,秧苗青青,水稻正在分蘖。“我們用的是旱種水管技術,每畝水稻能省出三成水。”綽勒銀珠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朴成奎說。文得根水利樞紐投入使用后,綽爾河下游約41萬畝耕地用水需求得到保障。

引綽濟遼,將有效遏制西遼河流域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此外,工程還將為當地水生態修復、科爾沁沙地治理提供水資源支撐,助力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1日 02 版)

(責編:任佳暉、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