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師點評:熱點傾向性、例題思路、答題方法
此次申論材料是有關我國的土地管理與政策的。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國土資源豐富﹔但另一方面,我國人口眾多,多,並且我們目前的各方面建設都需要大量的用地,因此,土地資源又極其有限。合理用地和依法管地,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條件之一。加強土地管理,合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切實保護耕地,對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資源供需矛盾的凸顯期,資源利益沖突和訴求的高發期。緩解經濟社會發展與土地資源的矛盾將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嚴格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重大決策部署,促進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7年申論試題有以下特點:(1)閱讀量仍然很大。(2)出現了新的命題形式,有針對性地考查考生。(3)題目細節有所變化。第一題,概括問題多了個限制條件:供有關負責同志參閱。第二題的評價、第三題的目的和意義、第四題名詞解釋等,都是過去公務員考試申論部分沒有出現過的題目。
試題分析:
第一題與2006年《申論》考試第一題相比,要求更為簡單,是對材料1、2的內容進行概括,因此考生要有針對性地閱讀。整理出來的內容要供有關負責同志閱讀,因此,要准確概括出材料的主題思想。
第二題要求考生對給定材料3~7進行分析,圍繞“持續土地利用管理的問題”進行評價。要注意評價的方面都已經在材料3~7中有所體現,要求考生能夠從材料中篩選出來,並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第一小題要求對給定材料中整治“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的做法的目的和意義進行概括說明。這些工作很顯然涉及的都是是持續土地利用管理的問題,本題要求為兩個層面:一是這些做法的目的﹔二是這些做法的意義。那麼考生就應該在材料中去找尋這些工作的相關內容並進行概括說明。第二小題要求分別解釋“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義,解釋含義不是要求作出定義,考生隻要充分利用好材料,就可以把其含義找出來,這其實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第四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第一小題要求對“給定資料2”中“把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大類進行交易”進一步說明這兩大類市場怎樣區分,並談談在這兩大類市場中怎樣解決“農民沒有權力為自己的土地定價”問題。本題有兩個要求,一是區分兩大類市場,第二個就是如何解決問題。就第一個問題來說,資料中已經進行了分類,需要考生做的是進一步指出這兩類市場的特征區別。就第二個問題來說,是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分析農民沒有定價權利的表現、原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第二題要求對列出地方征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費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的主要內容。其實,要檢查的問題已經在材料中體現了出來,考生隻需要把這些問題整理分類就可以了。
第五題是命題作文。角度的選擇是關鍵,從題目本身來看,命題者的意圖是土地就是“命脈”,那麼,結合材料,考生就應該從土地資源遭破壞的現實性、保護土地的重要性等方面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知識鏈接:(相關熱點材料與知識鏈接)
征地制度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土地征收最大的難點是如何對被征地農民進行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補償安置問題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從農民來講,並不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