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979年12月,邓小平首次阐述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小康目标的提出,对于我们党科学制定和完善现代化发展战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用“小康”定位一个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现代社会价值观与传统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的睿智创造。它采用世界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一个本来很抽象的社会发展目标概念确定了一个具体的标准。这就使现代化的目标既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又便于与世界各国作比照,还能根据各种情况适时作出新的调整,从而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目标。
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一步步顺利推进,绝大多数地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一些地区向小康水平过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9年12月,邓小平首次提出20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达到小康。之后,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小康目标进行过多次调研、论证、思索,使小康目标逐步明确、小康社会的轮廓逐步清晰,并设计出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步骤,完整地描绘出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100年间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蓝图。值此30年之际,回顾邓小平关于小康目标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新时期从此开始。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