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若愚
2018年04月12日15:07 来源:先锋
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孩子是人类的未来,对待幼儿的态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五年来,我国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全社会生育水平得到回升。与此同时,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全国幼儿园数量增长了近三分之一,在园幼儿增长了五分之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接近80%,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目标,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好入园、入好园仍是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把学前教育从 3至6 岁逐步拓展到 0至6 岁,以实现所有幼儿的平衡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高度重视0至3岁期婴幼儿养育工作,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为婴幼儿父母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提高婴幼儿养育质量。加快育婴师、保育员培育力度,满足幼儿早期发展的需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坚持发展与质量并重,着力化解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制定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压实监管责任,加大督察力度。明确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