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6日10:02 来源:中国侨联
9月14日至15日,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就贯彻党中央要求、加强基层侨联建设、服务新侨创新创业等在江苏南京调研,深入高校、企业、县区、园区,与归侨侨眷、侨联干部、党政领导交流探讨,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推动工作。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隋军,中国侨联副主席、江苏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周建农参加有关调研。
在南京,万立骏率调研组赴中国侨联基层联系点南京大学侨联调研,召开座谈会,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高校侨联建设、构建“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机制、发挥归侨侨眷老师和归国留学人员作用等,与学校领导、老师、校友会负责人、侨联干部等进行交流。万立骏充分肯定了南京大学侨联的工作。他说,中央党的群团改革对加强群团基层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侨联“十代会”对推进基层侨联建设、构建“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作出了部署。修改后的中国侨联章程强调“密切与海外侨胞、留学人员及其社团的联系”。高校里,新侨和归国留学人员比较集中。加强高校侨联建设,发挥高校侨联作用,对于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发挥侨界人才作用,助力学校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万立骏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向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发出了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动员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科技工作、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做好高校侨联工作,为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万立骏指出,构建“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是中国侨联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这三个方面力量的联动与协同,将其各自的组织网络、信息、人才的优势相叠加,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需求、高校的人才需求、新归侨的发展需求相对接,倍增侨联的服务能力和组织影响,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侨胞。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推动,证明了这个路子走得通、有效果。关于如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这项工作机制,万立骏强调:一是对学校来讲,要加强对侨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支持学校侨联建立组织、开展活动;要给侨联分配任务,发挥侨界人才作用;要关心关爱侨,为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对高校侨联来讲,要主动接受学校党委的领导,积极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凝聚人心,主动作为,老侨帮新侨,组织起来、活跃起来、行动起来、贡献起来;要紧紧围绕“四个面向”,调动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中起带头作用;要加强与地方侨联的合作,为地方发展献计出力;要加强与校友会之间的互动,密切与海外侨商侨企、侨团侨社的联系,拓展与侨商会的合作,发挥各自特点,提升工作效果。三是对地方侨联来讲,要加强对高校侨联的工作指导,抓好高校侨联干部业务培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要促进校内、校外侨联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给予一定的工作资源、工作项目支持,为高校侨联开展工作创造更好条件;要热情为侨服务,针对老侨、新侨的需求,分类施策,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15日上午举行的江苏省侨联基层建设南京现场观摩会暨秦淮区街道侨联全覆盖集中授牌仪式上,南京市、扬州市、宜兴市侨联主席和秦淮区领导分别发言,万立骏作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江苏侨联组织在加强基层建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对江苏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侨联工作的关心支持、对广大侨联干部的辛勤工作、对江苏海内外侨界为抗疫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万立骏强调,60多年来,侨联事业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侨联工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在群团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对推进侨联改革、发挥侨联作用作出重大部署,创造良好条件,寄予殷切希望。侨联组织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六稳”、“六保”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开创新局面、展现新作为。万立骏对江苏各级侨联组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坚守定位听党话。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侨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的职责定位切实履行好。二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对侨联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确保侨联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三要继续按照中央要求,推动侨联改革落地落实。四要坚持党建带侨建,自觉服从和接受各级党委的领导,主动请示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加强侨联组织党的建设。
二是发挥作用见效果。当前,侨联工作条件更好,舞台更大。有了组织,有了编制、人员、经费、阵地,要充分发挥作用。一要工作有广度,深入调研,摸清侨情,了解侨胞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制定工作规划,设计工作载体,形成工作体系,联系、团结、凝聚各方面人才、各领域侨胞,把侨的队伍做大做强。二要工作有温度,知侨、懂侨、爱侨,满腔热情,把侨胞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关心侨,服务侨,建设侨胞之家。三要工作有深度,做到专业、有水平、有质量、有效果,提高服务大局的贡献度、服务侨胞的获得感。
三是强基固本促发展。中国侨联“十代会”对坚持“两个拓展”、推动“两个建设”、织好“两张网”作出了全面部署。抓基层、打基础是摆在侨联组织面前的紧迫任务。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分类推进,扩大组织覆盖、增强组织活力,努力做到联系广泛、服务群众。二要加强基础建设,抓好能力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和数据建设,提高侨联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打造可亲、可信、可用的工作队伍,做侨胞贴心人和侨务工作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