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紧跟伟大的党 铸造青春荣光

——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年来的壮阔征程

青宣

2022年05月05日08: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紧跟伟大的党 铸造青春荣光

红船光芒万丈!青春勇往直前!

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青团,迎来了成立一百周年。党领导团前进,团紧跟党奋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劈波斩浪、壮丽远航,中国共青团团结带领一代代中国青年奋楫争先,在党的事业和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了无上的青春荣光。

第一篇章 生命之源:伟大的党,缔造光荣的团

(一)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逐步打破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困局,相继迎来了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建设蒸蒸日上,改革开放成就斐然,新时代强国建设捷报频传。今天,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日益攀上新高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熠熠生辉。

在中国共产党开拓奋进、不断夺取伟大胜利的漫漫征程中,有一个由党缔造、与党同姓、听党指挥、跟党行动的组织——中国共青团,始终同根同脉连着党、耿耿红心向着党、坚定不移跟着党奋斗,在党的事业大厦上,镌刻下闪亮的青春印记。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决定筹划建立青年团。照此规划,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的中共早期组织创建之后,均发起或指导建立了当地的青年团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上,专门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的问题,还研究决定了吸收优秀青年团员参加共产党的办法。11月,党的中央局要求各地党的组织切实注意青年运动、依照新章程从速建立青年团组织,由此推动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江苏、安徽等多省17个城市建立和恢复了团组织,全国团员达5000多人。

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宣告了一个在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全国性的,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统一的先进青年组织的成立。青年团一大在三呼“社会革命万岁”中开幕,大会通过的纲领确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它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完全解放无产阶级”“建设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主动谋划、积极推动、全程指导的结果,是五四运动以后觉醒的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旗帜下集结起来、向着未来进军的伟大誓师,标志着中国青年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于团结带领中国青年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产生了强大推动作用和深远历史影响。

继党的一大曾专门研究青年团问题之后,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连续通过了多个对青年运动和青年团工作的决议案,强调青年运动“是中国共产运动中重要的一部”“青年运动为本党重要工作之一”“党应处处指导团的工作,精神物质以与团帮助”。党的五大闭幕后不久,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专设“与青年团的关系”一章,由此开启了把党团关系写入党章的传统。党的八大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都明确对青年、共青团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在发展进程中,适应历史形势变化,根据党的事业需要和党的要求,青年团于1925年1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于1936年11月被决定改造成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青年团体;于1949年4月完成重建工作,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于1957年5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共青团跟着党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焕发新的生机。

历史生动说明: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基于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从青年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党的事业对青年的需要、党的青年工作的使命出发,缔造了中国的青年团;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青年团作为自己的助手和后备军来打造,把自己的建党精神、思想主张、政治原则鲜明灌注到青年团中来,用党在各时期最硬核的政治标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为青年团命名,并最终把青年团的名称标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信任、热忱关怀青年团,始终对青年团寄予厚望、赋予使命、给予大力指导支持。

历史有力证明:青年团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就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指挥,秉承党的精神,坚持党的思想武装,贯彻党的政治纲领,决心为党的最高目标——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党的事业无论是胜利还是曲折、高潮还是低潮,青年团始终忠诚拥护党、紧紧追随党。坚定不移跟党走就是中国共青团的初心,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就是中国共青团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这两个用“共产主义”来命名的政治组织之间,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者,中国共青团是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中国共青团是突击队。党领导团、塑造团、管团、带团前进,团连着党、向着党、为着党、跟党奋斗,这是党团关系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党领导的事业还是一棵稚嫩的小树。这棵小树上,党是主干,指引和支撑着生长;团和党领导的其他组织是枝条,连接着树干,吸吮着营养,努力向上延展。历经百年岁月风霜,干牵着枝、繁育新的枝,枝连着干、长成新的干,中华民族复兴大业长成了参天巨树。

第二篇章 奋斗之路: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年来紧跟党奋斗的壮阔历程

(二)

“风雨如磐暗故园”“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恰似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国家境况、党心境况的写照。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首要历史任务扛在肩上。从1921年到1949年,党领导人民不屈不挠探索、艰苦卓绝奋斗、浴血牺牲奋战,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豪壮的革命事业,赋予了共青团和青年热切使命。把青年的“急先锋”方面军作用充分发挥好,是共青团在革命洪流中的“急任务”。面对中国革命中的狂风暴雨、腥风血雨、枪林弹雨,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不畏艰险、迎危而上,书写了壮烈青春篇章。

革命需要唤醒民众,共青团带领青年勇当党的“革命喇叭”。将党的主旨,通过团这个“共产主义预备学校”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于团员,进而作用于更多的青年,进而作用于青年之外更广泛的民众,这就是团的重要价值所在。团贯彻党的要求和期盼,在自己的纲领、章程、《决议案》等重要文件中一再强调“教育工作是本团根本工作之一”“从斗争中给予共产主义的教育和训练”“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启发并养成青年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规定“个个团员应自认是一个煽动家……宣传我们的主义”“使每一个团员都成为积极的政治宣传员”。团的一大到五大,几乎每次大会都通过一个专门的《决议案》,对宣传、教育工作作出部署。团还先后创办了《先驱》《中国青年》《无产青年》《列宁青年》《青年实话》等机关刊,发表革命檄文,传播党的主张,分析革命形势,鼓舞革命斗志。《中国青年》在大革命时期喊出“到民间去”的响亮口号,动员青年知识分子到工人、农民、兵士中唤醒民众,并在批驳东方文化派、国家主义派、戴季陶主义等反共反马列主义思潮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还于1926年3月13日刊登了堪称“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在“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历史大潮中,共青团和青年走在了第一阵列。

革命需要动员组织民众,共青团带领青年勇当党的“运动先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后,立即跟着中国共产党一道,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中共三大作出与国民党合作的历史性决定之后,团的各级组织跟党组织一起,帮助开展国民党改组工作,动员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动员组织团员和进步青年到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还发动了回收旅大运动、废约运动、非基督教运动、国民会议运动等一系列革命运动。“五卅”惨案发生,党中央、团中央紧急部署,发动工农兵学商协同行动,组成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全国约1700万人直接参加。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青团,抗日战争期间由共青团改造而成的青年救国会,以及解放战争期间重建的青年团,在发动青年参加北伐军、红军、抗日武装、解放军,动员广大青年和民众为革命军队提供侦查、交通、救护、支前等服务,参加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经济建设、政权建设、拥军优属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革命需要搏斗厮杀,共青团带领青年勇当党的“战斗勇士”。“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在各种革命运动、战斗中,共青团总是带领青年舍生忘死、冲在第一线,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梯队冲锋。哪怕是面对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严酷考验,共青团四大仍然发表《宣言》称:“我们高擎列宁主义的红旗,为中国革命而踏着死者的血路前进”!革命征程上,共青团和青年的英勇战斗事迹举不胜举:在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中献出生命的长沙团员黄爱、庞人铨,是全国最早被军阀残杀的工人运动领导人;“三一八”惨案中,包括6名团员在内的33名30岁以下青年遇难,鲁迅称他们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奋勇杀敌、威震四方;广州起义中,近6000名起义者壮烈捐躯,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人;苏区“红军中百分之五六十是年青人,其中百分之三十三是共青团员”;由1万多名青年组成、党团员占70%以上、战士平均年龄18岁左右的少共国际师,全体指战员宣誓“准备以最后一滴血,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抗日战场上,少年铁血队、抗日青年队等,成为杀向敌寇的尖刀;解放战争中,人民子弟兵队伍的党团员总是带头冲锋陷阵,刘胡兰、董存瑞等英雄儿女们,为革命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无数革命先辈的抗争、奋战和热血、生命,为人民共和国大厦浇筑了深厚的根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共青团,奋身图存、赴汤蹈火的青年一代,在党领导下,与亿万革命民众一起,为推动“站起来”、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社会条件作出英勇牺牲,为人民江山打下了最最滚烫、最最鲜红、最最壮美的底色。

(三)

“雄鸡一唱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在民族复兴的漫漫长路上,“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党和人民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要持续“破除旧物”,摧枯拉朽、医治创伤,并坚决顶住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挑衅,防止又“倒回去”;另一方面要致力“光扬新物”,构筑建设、向阳而生,让新中国迅速长出新的粗壮骨骼和厚实血肉,确保能够真正“站得住”,稳当地在新的长征路上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进发。

“我们这一代……把一个旧中国打垮了,你们要把一个新中国完全建设起来。”党中央的嘱托殷殷在耳!前进的锣鼓在催响!欢欣偎依在新中国大地上的青年团和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热情焕发、斗志昂扬,与人民同仇敌忾、同心勠力,以最大的决心、最顽强的意志,同一切旧势力、一切敌人、一切困难战斗到底,用青春的臂膀和奋斗,与全国人民一起撑起保卫、建设自己新国家的历史重担。

共青团和青年是新中国社会改革运动中的青春战斗队。只有挖除了旧社会遗留下的“恶根子”,新社会之花才能尽情开放。团组织带领青年在除旧布新中勇敢行动。在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运动中,团组织都及时部署发动广大青年学习政策,提高觉悟,增强警惕,踊跃参与,敢于斗争,广大青年成为运动中的一支重要战斗力量。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之后,团员青年更是积极带头学习执行,破除旧社会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陈规陋习,推动了社会民主改革运动的开展。

共青团和青年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青春战斗队。新中国成立之时,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完全统一等任务仍没有完成,广大青年不畏艰险,奋战在最前列,为社会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和稳定挥洒青春热血。在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中,团组织坚决响应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在团员青年中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热潮。广大团员青年以沸腾热血投身抗美援朝,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青年达70万人。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中青年指战员占66%,青年战士占80%以上,战斗英雄50%以上为青年人,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等一大批青年英雄。国内青年“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最可爱的人”,踊跃参加增产节约行动。“中国青年号”“中国学生号”“中国少年先锋号”等捐献的飞机,承载着全国青少年坚决保卫祖国的满腔壮志。

共青团和青年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青春战斗队。青年对拥抱新事物、创造新生活充满着热情。农村团员青年踊跃张罗、热火朝天加入互助组、合作社,文学名著《创业史》中的故事就是生动写照。1955年青年团二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部署“放手地组织广大农村青年投入农业合作化高潮”。手工业团员青年积极带头入社,在担任手工业合作社干部中占40%,在涌现出的模范中占80%。私营企业改造中,各级团组织发动占职工总数40%的青年职工学习改造政策,组织青年突击队和监督小组,协助推动企业的生产改组。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召开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大会,促进推动了公私合营。

共青团和青年是新中国经济战线上的青春战斗队。经济建设的成效,从根本上关系到新生政权能否站稳脚跟、长远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广大团员青年忘我劳动、你追我赶,在工业战线竞先开展“创造新纪录”、爱国生产竞赛等运动,在农业战线勇当革新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力军,在治理淮河等水利工程建设中日夜奋战;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青年团发出“把青春献给祖国”“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城市、农村、学校的广大团员青年及从部队转业的年轻解放军战士,大批大批分赴祖国各地、支援重点建设,在天南地北的一个个大工地、大厂房、大矿山挥洒汗水,“以钢铁的人、钢铁的心、钢铁的意志,建设钢铁的城”。青年团还根据青年特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青年突击队、青年节约队、青年监督岗、青年垦荒队等活动,让青年在急、难、险、重、新等各项攻坚中勇当尖兵。人民大会堂、北京展览馆等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工地上响亮的青年突击队,北大荒、大陈岛、共青城、红旗渠青年洞等一个个闪耀的青春地标,载入新中国史册。青年造林大会,部署发动了亿万青少年用青春的双手“为祖国披上绿装”。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激发了“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的青春斗志;党的八大召开之后,青年团带领青年工人奋力“比学赶帮超”,带领农村青年比红、比勤、比巧、比钻、比好,让青春在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焕彩。

共青团和青年是新中国文化战线上的青春战斗队。文化是灵魂,新国家、新社会一定要有新思想、新文明,一定要培养出新人。面对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80%的状况,青年团按照中央人民政府部署,通过举办青年扫盲队等,掀起“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的高潮,到1957年全国共扫除青年文盲2000万人。面对现代科技进步一日千里,贯彻中央关于知识分子会议的号召,青年团大力实施“向科学进军”活动,引导帮助青年强化知识武装、勇攀科技高峰。面对“劳力者治于人”等陈旧观念,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对劳动大军的需要,青年团兴起劳动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大力弘扬热爱劳动的新风尚。

新中国思想文化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道德。青年团牢牢抓住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1954年发起部署了青少年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专项活动,使全国各地青年受教育面达70%至90%,而后坚持将青少年道德教育作为团的经常性工作。1958年共青团三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组织广大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决议》,到1960年2月全国就有2000万青年参加了学习活动,推动了一代青年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迅速成长。雷锋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之后,共青团发起的“学习雷锋活动”迅速掀起热潮,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青年开展的一次持续性最长、涉及面最广的活动,对弘扬共产主义道德、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培育共产主义新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受党的委托,青年团还积极领导少先队开展工作,努力培养新中国少年儿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中央还于1950年创办青年出版社,于1951年创办《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于1956年创办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传播党的声音、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精神产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中国大地上,青春的热烈,汇入涤荡污泥浊水的革命激流;青春的汗水,汇入打造崭新江山的建设大潮。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共青团,奋发图兴、忘我劳动的青年一代,在党领导下,为推动新中国实现伟大社会变革、伟大历史飞跃,奠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作出了无愧奉献。

(四)

“攀登一座未经勘探、人迹罕至的高山”,这是革命导师列宁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形象比喻。只有跨过峡谷、越过险滩,才能通往“高山”的顶峰。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经历艰辛探索、严重曲折之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雷震响,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持续探索、变革、创新,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宽广大道,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激发了中国社会活力,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党在前进征程中发出的每一个重大信号、作出的每一个重大决策,总是及时传递给团、引领着团、召唤着团。“文革”结束之后,在党的关怀下获得新生的共青团,激发奋斗热情,不辱历史使命,增强时代自觉,团结带领青年勇立潮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书写了新的青春篇章。

共青团和青年紧跟着党,融入历史大转折。在历史紧要关头,只有实现大转折,才能走出死胡同、走向新希望。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共青团于1979年2月召开团省、市、自治区委书记会议,着重研究如何切实把共青团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一定要以四化为中心把全团工作活跃起来;要摈弃“以阶级斗争为青年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