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需要堅定的決心、堅強的領導和果斷的措施,同樣也需要寬廣的胸懷、高度的智慧和正確的道路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將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一全新政治理念,表明我們黨對社會政治發展規律有了新的認識,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重要創新。
治理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內容,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也是政治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國家治理體系是規范社會權力運行和維護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現代化是社會政治經濟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本身也是政治現代化的重要表征。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與增強國家的治理能力,是同一政治過程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中國能在社會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保持經濟的長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治理改革的成功。經過35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在國家治理體制和能力方面,正面臨諸多新的嚴峻挑戰。如果不採取突破性的改革舉措解決國家治理中存在的緊迫問題,那麼我們目前局部存在的治理危機有可能轉變為全面的執政危機。而化解治理危機的根本途徑,就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氣,沿著民主法治的道路,堅定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治理體制的改革屬於政治改革的范疇,比起其他改革更具有政治敏感性,解放思想尤其重要。《決定》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隻要是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新觀念和新實踐,都值得重視和探索。反之,凡是束縛社會政治進步的體制機制都應當破除。
加強頂層設計,從戰略上謀劃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應加強對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戰略研究,分階段制定國家治理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