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喬
2016年10月18日16: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前不久,家鄉的一位中學同學從微信上傳來一張二維碼圖片,請我關注他單位的官方微信公眾號,說是領導要求每人必須限時拉滿200個名額,否則不僅要扣獎金,還要通報批評。
據了解,上述微信公眾號系某市公安的服務號,關注后可以在網上辦理交管服務、出入境服務、戶政服務等多項服務。對當地群眾而言確實是方便之舉,但是對於外地人來說,就沒有任何實用價值。為了最大限度“刷粉”,該部門採用了多種方式手段,比如讓親戚朋友關注,讓幼兒園家長簽字確認關注,還有的是派出所直接上家敲門讓關注,盡管如此,還是沒能完成任務,最終也是靠著外地的老師發動學生關注,才幸免沒被通報。
按理說,一個市要完成公眾號吸粉200人的任務是輕輕鬆鬆就可以實現的,但是該市公安部門通過各種方式都未能完成任務,最終還必須依靠外地朋友的力量,這是為什麼?筆者認為,是方式上不得人心。讓幼兒園家長簽字確認關注,敲門入戶讓群關注,不像是在為公眾提供便利服務,更像是在下達行政命令,群眾憑什麼要關注?不關注又能怎樣?即便是現場掃碼關注了,背后也可以取消關注。如果把提供服務都當成一種頤指氣使的指令,那麼相信買賬的群眾也多不到哪裡去。
現實中,政務公眾號強行攤派“刷粉”並不鮮見。在筆者工作的地區,就有過類似的情況。在某單位公眾號開通之初,為了在短時間內吸引“粉絲”,於是發文讓轄區內的部門和基層政府關注該單位微信公眾號,而且關注人數上還有明確,一般不低於百分之八十。為了完成任務,有的單位因為老同志較多,就不得不讓親戚朋友幫忙完成任務,否則也會被扣年終目標分,甚至被通報批評。這樣一來,該單位公眾號瞬間就聚集了大量的人氣,看起來“無